统战成员风采

上善若水----谈孙媛教授的为师为学

访问次数: 发布日期:2018-03-14 09:45:23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在道家学说里,水至柔至善,完美之人应该拥有水一样的品性,泽被万物却不争名利,喜欢处于众人不注意的地方,唯如此,才能最接近于道。从文学院孙媛教授的为师为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上善若水”者的人格魅力。

一润物无声,耐心教学

    接触过孙媛教授的学生,极少有不喜欢她的。喜欢她的理由很多,比如:她有好听的声音且善于朗诵,听她的文学课程好像是听“现场版的朗诵会”(学生语);她授课时非常注意学生的细微表情变化,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调整授课思路,细心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接受情况;她视讲台为教师最神圣的舞台,每一次授课都会以最美好的形象和最饱满的激情面对学生;她乐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和烦恼,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为己任……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孙教授博得众多学生喜爱的关键原因在于:她发自内心地喜爱学生,喜爱教学工作。

    教师,是孙媛教授最富于感情的自我认定。竭尽全力教书育人,对她来说,绝不是什么具有高尚意义的奉献行为,而是人生的快乐所在。交谈中,她毫不讳言对教师职业的迷恋和喜爱:“从小时候起,我就没有想过自己能做别的,只想当老师。小学的时候,就召集了一帮院子里的小孩来我家,在墙上挂个小黑板,煞有其事的给他们上课。二十岁以前,自己的理想就是当个小学老师,从来没想到后来还能进入大学教书。不管当什么老师,只要能让我教学生,我就满意。”自从2000年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孙媛教授已经在讲台上度过了17个春夏秋冬。平日里,她沉静得像是一泓深潭,但是,一旦面对学生,沉静潭水就化作了绵绵春雨,洋洋洒洒又温润无声,滋养着一批又一批学生的心田。当我们谈起孙教授十佳教师等种种荣誉时,她腼腆的红了脸,一再强调自己除了尽教师的本分,没有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倒是从学生那里得到了很多快乐。说起她一批批的学生时,孙教授的语言朴实无华,但是眼睛里却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在她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美好的生命个体,处于蓬勃的成长状态中,能够注视和陪伴这个青春洋溢的成长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可以想见,陶醉在这种幸福感受中的教师,会以何等的热情和耐心去对待学生去从事教学。自称没有为学生做过任何特别事情的孙教授之所以能够获得众多学生的喜爱,无非也是因为这种热情和耐心。无论是日常听课或是课后交谈,学生们都能深切地体会到孙教授对于他们的热情、耐心和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不是长辈对孩子的照顾式喜爱,而是对于蓬勃成长的生命本身的喜爱,是一种建立在尊重基础上的喜爱,因此,也就特别为学生所珍惜。

二滴水穿石,潜心学术

    除了教书育人,孙媛教授在科研工作中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年来,孙媛教授在多家重要理论报刊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资助项目等多项科研任务,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两部。因科研成绩显著,她先后入选了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和福建省高校新世纪科研人才。当我们谈起这些时,她又腼腆地红了脸,一再说学校里科研成绩出色的老师比比皆是,自己不过是个喜欢看书的普通教师。

    经过深入交谈,我们发现,和教学成绩一样,孙教授的科研成绩同样建立在她对学术的热爱之上。读书写作,研究学问,是孙媛教授的又一重要人生乐趣。她直言世事的纷扰容易令人迷失,而沉浸在众多哲人的思想宝库之中,默默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则可以使人窥见精神的归属地,享受到一种阳光般温暖和幸福的感觉,领略到难以言说的喜悦。对她而言,读书是快乐的需要,治学只是这种快乐的副产品。当然,这种快乐也是伴随着疼痛的快乐,学术研究毕竟艰辛,论文写作也不可能像网络吐槽那么容易,但是,因为喜爱,疼痛和艰辛也充溢着乐趣。好像登山爱好者喜欢攀爬高峰,孙媛教授每一次从事研究的过程,都是伴随着汗水和欢欣的精神历险,欲罢不能,乐而不疲。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难以言说的快乐和欢欣,孙媛教授才能够舍弃别人热衷的很多尘世享受,独对青灯黄卷,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潜心学术而不以为苦。在她看来,读书、思考、写作并非科研任务,而是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使人忽略暂时的得失和虚荣,浸入恒久文明的海洋,享受到安静和真实。

三水流低处,淡泊名利

   不说话的时候,孙媛教授安静得像是一滴水,当她开口的时候,柔和的声音亦如涓涓细流一般。惊涛拍岸不是她的境界,她的品质是清风徐徐的明净,是波澜不惊的平淡。这种明净和平淡的好处不止限于朴素和自然,在它背后,还有自己的生气和力量。

    对于很多人重视的职位和名利,孙媛教授看得很淡,甚至总是躲着获取这些职位和名利的机会。她特别欣赏的是钱钟书的名言:“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为此,她只希望自己处在不引人注意的地方,少一些人际应酬的困扰,多一点和学生倾心谈话探讨学问的时间,少一些空发议论的任务,多一点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多年的书香浸染,造就了她身上浓郁的书卷气,而淡泊名利远离纷扰的执着与坚定,又使得这种书卷气彰显出了空谷幽兰般的脱俗韵致。更为可贵的是,从这种脱俗的书卷气中,看不到丝毫的狂狷和孤傲。对周围的人和事,孙媛教授始终抱有一种尊重和宽容:道不同者亦可共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对于自己的人生选择,她非但没有标榜之意,甚至流露出些许的腼腆:“好多重要的职务和事情,我都不擅长,做起来很吃力,所以只能教书。”在她看来,自己的人生选择只是个性使然,没有任何值得夸耀的地方,但我们却分明从中感受到了一种纯粹学人的精神内涵。

 

    “上善若水”,水可以滋养万物而不争功德,能够在众人不喜的环境中安居乐业。水之至柔的背后,是绵延不断的韧性,唯有内心的祥和与安静才能无损这种至柔和韧性。从孙媛教授的为师为学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祥和与安静的力量,感受到了“上善若水”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