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成员风采

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访吴晓芳教授

访问次数: 发布日期:2018-03-14 10:05:05

    从1990年大学毕业走上讲坛至今,27年过去了。暑去冬来,她若一朵山间小花,静悄悄地开放。只在每年的教师节,那一张张从远方飞来的贺卡和短信,才让她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位置。

   

    吴晓芳,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教授、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副院长,福建漳州人,1997年加入农工党,1990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5年、2009年分获福建师范大学语文学科教学专业硕士学位和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学位,厦门大学、台湾中央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27年来,吴晓芳老师一直在教学第一线。在她的课堂上,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学生的期待视野,关注学生与文本交流的程度,经常以一连串的追问,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路。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深入浅出、轻松自如地解释着一个又一个概念,而这看似轻松的讲解背后,是她长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的积累。平日里寡言的吴老师,在课堂上风趣、幽默、侃侃而谈,教学给了她成就感。除了教学本身,吴晓芳老师还关注教育、教学改革,其中教学论文《接受美学视野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被1篇博士学位论文、11篇硕士论文、2篇期刊论文所引用。读博期间她还以语言学博士生的身份,参加教育学博士生的讨论——以一篇教学论文《寻找生成意义的语文阅读教学》获邀参加2009年全国博士生论坛教育分论坛。看得出,她对课堂教学的痴迷。

    2009年,吴晓芳老师博士毕业后分配到我校中文系工作,较高的语言学专业水平和教育理论修养使得吴晓芳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得心应手, 2011-2012学年,在全系评出的十篇优秀毕业论文中,吴晓芳老师指导的10位学生中2位分获第一名和第四名,还有另一名学生的论文入选“海峡两岸语言及辞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福州,2013-11-6)”并被编入《海峡两岸语言及辞书研究》一书中。

    2012年,校闽南文化研究院成立,以闽南方言为母语的吴晓芳老师响应学校号召,转到闽南院从事闽南文化的教学、研究工作。她与同事一道,坚守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时而辗转于讲台之间,时而奋笔疾书,时而置身于涉台会议“出谋划策”,时而出现在推广闽南文化的第二、第三课堂。可以说,五年来,创新闽南文化人才培养和闽南文化学术与应用研究就是她和同事们的生命和事业的全部,其中倾注的是对两岸和平统一的期望,对闽南文化的热爱,是对闽南班学生的关爱。“闽南院是脱胎换骨、提升自我的地方,在这里,我们一起学习、成长、生活和锤炼……”吴老师如是说。看得出来,她爱闽南院,爱她的同事、爱闽南班的学生。

   置身于学校发展的大舞台,吴晓芳老师近年关注国家语言规划、语言战略,其科研工作立足于学校的博士项目“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既关注语言学专业研究,也关注语言文字助力两岸和平统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的问题与对策,是较早关注闽南文化的国家需求的学者。在专业研究方面:吴晓芳老师主要从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2009年以来,在权威专业期刊《语言文字应用》等发表专业论文近三十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台湾多语言社会语言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调查研究”等共7项,参与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海峡两岸闽南方言动态比较研究”等共6项;在咨政服务方面:吴晓芳老师敏锐地察觉到闽南方言在两岸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关注到闽南方言的战略地位,提出重新“规划闽南方言的功能与作用”,观点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纳。吴晓芳老师对台湾的“语言政策、语言与族群、语言与政治”有较深入的研究,“精准施策遏制文化台独”的文章被《人民日报内参》(特刊)采用,“创设语情,引导台湾民众增强‘中国认同’”的文章被教育部语信司内部交流刊物采用。“构建两岸和谐语文生活 助力中华民族复兴”、“关注闽南文化在两岸一家亲建设中的作用”被全国台联内部交流刊物采用。此外,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制作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专题片《潮平两岸阔》时,参考、采纳了其国家社科项目的研究成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吴晓芳老师提出维护东南亚闽南方言文化、关注闽南方言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的观点被《人民日报内参》采纳,并获政治局常委批示。 

    光阴荏苒,27年弹指一挥间,吴晓芳老师就这样默默地、安心地耕耘着,那快乐的笑声、轻盈的脚步、同行的认可,还有学生们的问候,便是时光给予她的最好的回报……正所谓,桃李无言,下自成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