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成员风采

“不一般”的李建喜--访闽南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李建喜教授

访问次数: 发布日期:2019-06-25 09:05:09

一辈子跟农田打交道的老李可能想过自己的儿子会是一名数学老师,教小学抑或是中学。但他确实没设想过自己的孩子会是大学数学老师,而且是一名在这一领域有突出研究成果的大学教授。他的儿子就是李建喜,新任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无党派人士。

因为父母都是农民,在读书、工作等很多方面并不能给出很有指导性的建议,这也让李建喜老师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个性。因为喜欢数学,所以他高考后选了数学专业。因为觉得读研好就业,所以他本科毕业后选择了读研。因为读研后懵懵懂懂的专业选择开始变得清晰,他发现了自己对数学有更深层的喜爱,在导师福州大学常安教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正是在这样的探索中,李老师不断找到自己的下一块“石头”,每一步都是尝试,但每一步都是在确证自我,在求证中进步。虽然父母在这些方面并不“专业”,但专业的李老师却是个很“专业”的儿子,在做每一个选择的时候,都会跟父母“商量”,取得他们的支持。

与父母对自己的判断一样,李建喜教授坚称自己并没有过人之处,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直都很一般”。不过李老师的“一般”的确很不一般。

李建喜教授主要从事图论及其应用的研究。以图的方式来描述世间万物的关系是一个将形象变抽象再化为形象的过程,而在这一研究领域里,李老师也愈发自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了50余篇论文,其中40余篇发表在国际权威SCI刊物上。扎实的研究基础不仅给他打开了更广阔的研究空间,也给他带来了更好的研究机遇,得到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关注与肯定。2011年他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项目资助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人才创新项目资助;2012年入选漳州市第六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论文《The Smallest Values of Algebraic Connectivity for Unicyclic Graphs》荣获第十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14年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论文《The Smallest Values of Algebraic Connectivity for Trees》荣获第十一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并获评当年漳州市青年科技奖;2016年获得福建省高校青年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闽南师范大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资助,获闽南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论文《An Edge-separating theorem on the second smallest normalized Laplacian Eigenvalue of a graph and Its Applications》获第十二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2017年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目前李建喜教授担任着美国数学评论《Mathematical Reviews》评论员、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编委,同时也是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Linear Algebra and Its Applications》、《Discrete Applied Mathematics》等多个国内外权威期刊的审稿专家。

学术上的建树并没有改变李建喜教授质朴的本心,同事们对这一位“学术达人”的一致评价就是认真负责。与数学打了这么多年的交道,李建喜教授做事严谨但不刻板,教学与科研可相长,但却不是同样的思路。从事教学近十年,李建喜教授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依旧是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2017年他获闽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2018年他作为团队负责人的运筹学与控制论研究生指导团队入选福建省省级硕士生导师团队。李老师对教学质量有要求,对学生的要求也挺严格。学生也没有让他失望,他所指导的研究生论文曾获得福建省首届硕士生优秀学位论文。

80后的李建喜教授跟他研究的“图谱”一样讲究规律,即便周末也是保持6点半起床的习惯。因为他的确很忙,规律的作息与工作习惯能让他有更多的时间、更清楚地思考问题。

(编辑/邓战军  责编:丁惠娜  编审/欧阳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