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成员风采

“傅”有责任----傅振中老师印象记

访问次数: 发布日期:2019-07-02 08:47:42

 

打开傅振中老师的微博,社会事件思考、运动信息记录、生活感悟等等汇集其中,内容丰富不空乏,一个专业、自信而有趣的形象跃然而出。文如其人,本尊也是谈吐儒雅,思维活跃,但却很有逻辑。

傅振中是闽南师范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的老师,民建会员,莆田仙游人,父亲是小学老师,做事规矩而谨慎。受父亲影响,傅老师自小做事自觉自律,但与父亲的保守不同,他并不拒绝变化,乐观地面对来自生活的各种挑战。顶着“学霸”光环的他并没有“一路读到顶”,而是一边思考自己真实的想法是什么。本科毕业后,他在政府机关就职。而后他辞职回到母校厦大继续读研,毕业后成家立业,成为一名来去自由的律师。两年后,他再次听从内心,辞职回厦大读博。博士毕业后,他来到闽南师范大学,成为一名高校老师。因为高校老师的工作既有严谨的专业性,也能给他独立的思考空间,保持他的创造力。

傅振中老师先后发表《论国际人权立法的中国化——以民主权为中心》、《社会契约论的情境重构:可能与限度》等多篇学术论文,出版《立法参与的理念重构》(独著)、《立法与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及其制度化研究》(合著)等多部学术专著,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纵向课题,如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福建省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研究:从效益均衡到立法变革》、漳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漳州市公民守法与社会公正观调查研究》、福建省社科基金项目《商务模式对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基于闽企的经验证据》等。2015年起,他被推选为中国立法学研究会研究会理事、厦门市湖里区法学会自贸区研究分会理事。

思维活跃的傅老师让学生又爱又”恨“,他给学生上《法律逻辑》,这种课程名称不仅让学生退怯,老师也不太愿意挑战这种课程,不过傅老师课上却“花样百出”。电影《一代宗师》上映,傅老师看到其中的“人”与“情”、“法”与“律”的思考空间,于是给学生布置了一份作业,让学生去看这部电影,结合《法律逻辑》课上的相关内容进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虽然题目”怪异“,但傅老师有自己的看法:法律逻辑就是要培养法律人的专业思维,讲究从纷繁复杂的鲜活现象中化繁为简、析取重点、汇成共识。这个过程最重要的就是时刻导入他者视角与自己理解进行碰撞,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消除自己的盲点、尊重他者的观点,然后展开公开、平等、理性、平和的辩论,尽量求取最大公约数,以此形成最低限度的社会共识,并以此作为公共决策的基础。这与理解影片所需要建构的框架形成逻辑是一致的。这样思维的跳跃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运用能力。

傅老师在学术上的钻研,是他对本职工作的自我要求。事实上,他从小养成的性格便是”做好自己,不闻窗外事,不以身外事而悲喜“。出国研修的经历,让他看到了国内外的立法状况的差距,于是否定了自己先前的“独善其身”的处世原则。

2013年成为民建会员后,他发挥特长,把专业上的独立性与创造力带入履行民主党派职能上。傅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立法民主化”,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对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进行修改,地方拥有了立法权,这也让傅老师忙了起来。由于专业的重要性和紧缺性,2014年傅老师成为漳州市政府法律人才库成员,先后参与《漳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规定》、《漳州市饮用水源管理规定》、《漳州市城市内河管理办法》、《漳州市城市公共停车管理规定》等漳州市多部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审议的咨询、论证工作,提出相关意见,被不同形式被吸收、采纳。用傅老师的话说,深度参与这些社会服务项目,让他原本在高阁上的科研接了地气,有了落脚点。

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有强的针对性,但同时因为是因地制宜提出的政策,所以会带有很大的灵活性。每一项地方性法规的出台与施行都关系到当地社会是否能够良性运转,傅振中老师在参与每一个项目的时候都极为审慎负责。

2017年9月1日,漳州首部地方性实体法规《漳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区管理若干规定》正式施行。作为漳州市第一个立法项目,立法后评估就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2018年傅振中老师以项目主持人身份接受委托,负责整个法案的实施效果评估,并圆满完成了该项目的评估工作。傅老师笑着说,作为一名民主党派成员,能参与并积极推动地方立法工作的完善,这让他很有成就感。

现在,傅振中老师依旧在忙,他正在为《漳州市商品厂房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做政策效果评估。

(编辑/邓战军  责编:丁惠娜  编审/欧阳红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