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娟,江西高安人,2004年从西南民族大学硕士毕业后,到我校执教,至今已20年。2016年考取了我校闽南文化研究院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专业的博士,在导师陈支平、邓文金的言传身授下,在诸多漳州地方文史专家的帮助指导下,从此走上研究闽南地方文化之路。完成博士论文《福建南靖庄氏家族的聚落迁播与社会文化变迁》(30余万字),并在大量实践调查和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完成合著《漳州土楼与寨堡》(40余万字)。这些成果都是近十年来郑丽娟扎根闽南乡村田野调查,主动融入闽南地方社会的结果。在漳州的各个县区乡镇都留有郑丽娟走过的脚印,俨然成为一个新闽南人。
《漳州土楼与寨堡》是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全面而系统地介绍漳州各区县土楼、寨、堡、碉楼等防御性建筑的书籍,全书文图并茂,并注重分析各区县防御性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特点,具有较强的大众可读性。本书的调查和撰写过程本身就是一次对漳州土楼与寨堡的深度探索,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漳州土楼和寨堡的精彩画面。本书的出版,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乡土历史建筑的关注和重视,在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过程中,是可利用的重要资源。这些历史建筑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闽南地方文化重要的体现。
《福建南靖庄氏家族的聚落迁播与社会文化变迁》在区域社会发展史的视角下,从闽客族群互动的文化背景下,论述南靖庄氏家族从明清家族兴起、宗族发展到家族聚落与分迁,以及宗族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文化变迁等方面,研究庄氏家族社会文化的形成、演变过程,并将宗族研究与移民迁播、文化互动研究结合起来,是闽西南闽客文化融合家族研究的一个典型个案。
郑丽娟为完成博士论文,经常到南靖农村调研走访,南靖奎洋庄氏聚落的十几个村子都曾到访过,并在几个村子长期蹲点考察。2018年7-10月到台湾师范大学访学,调查庄氏在台迁播与发展;2019年8月赴四川成都、广汉、青白江等地调查庄氏家族迁播四川及宗族发展情况。博士论文的完成建立在扎实的实践调查基础上,也使作者对闽南农村及闽南的风俗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日前,郑丽娟老师接受厦门卫视采访,采访视频在8月25日《闽南通》“新新闽南人”栏目中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