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第十三届海峡论坛·漳台同名同宗村续缘交流会”在我校举行。漳州市委副书记黄水木,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何绍福等有关领导出席活动,漳台同名同宗村代表、在闽台胞及我校部分师生参加活动。交流会由我校台籍教师李姿莹主持。
目前,漳台两地有600多个同名同宗村。漳州先民移居台湾后,把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祖宗牌位、神明信仰等也带到当地,从而形成了以同地域、同宗族、同宗姓相连接的血缘聚居村落。这些村落往往具有与祖籍地村落同名、同宗、又同俗的显著特征。
为进一步加强漳台同名同宗村之间的交流与联系,赓续漳台两地宗亲无法割舍的血脉与亲缘,在两岸热心人士的积极参与推动下,本次活动同时在台湾嘉义市和我校开设两个分会场,邀请漳州与台湾5对10个同名同宗村的宗亲代表,分别是漳州平和县五寨乡埔坪村林氏,平和县坂仔镇心田村赖氏,诏安县桥东镇仙塘村涂(徐、余)氏,长泰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山重村薛氏、台商投资区角美镇西边村郭氏宗亲代表与台湾台中市雾峰区雾峰林家,台中市北屯区心田村赖氏,嘉义县朴子市大乡里/大葛里涂氏,高雄市茄萣区茄萣庄薛氏,台南市北门区锦湖里郭氏宗亲代表,通过互联网连线方式,进行线上线下恳亲交流,共同回顾两岸同名村的历史渊源,展现漳台在文化传承上的一脉相承。
“两岸同名同宗村的宗亲血脉亲情与生俱来,延绵不绝,几百年来宗亲故事感人至深。交流活动让大家感受到极具特色的漳台同名同宗村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两岸同胞永远无法隔绝的血脉亲情。”何绍福在活动致辞中表示,学校作为长期以来致力闽南文化、漳台教育交流研究的高等院校,将继续为加强两岸同胞交流交往添光增彩。
据悉,本次交流会由我校主办。为做好本次交流活动,新闻传播学院、媒体融合发展研究中心等组成的摄制组,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到漳台10个同名同宗村,探访同名同宗村的历史发展沿革与今天宗亲交流交往的情况,首次拍摄制作了10部反映漳台同名同宗村风貌的专题影片,极大丰富了本次交流活动内容。本次活动视频节目还将通过海峡两岸有关互联网媒体及手机移动客户端平台播出,为两岸更多的受众服务。

活动现场
(文/图:方琼、吴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