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成员风采

艺术之花漾开人生篇章

访问次数: 发布日期:2017-05-02 17:43:49

周淑真老师,现任闽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聘委员会委员、艺术学院教授、声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声乐学术委员会委员,漳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曾任漳州广电艺术团导演、艺术总监。漳州市政协第十一、十二届委员。

撰写出版了《新世纪声乐理念与实践》、《中国声乐理论与发展研究》两部学术专著共53万多字,发表了近30篇学术论文,创作发表了4首作词作曲作品,其中作曲作品《母校的树》曾获全国新创歌词歌曲大赛一等奖;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声融入我心肝》获全球首届闽南语歌曲创作比赛25首精品奖。

多次荣获全国华东区、省市声乐比赛金奖银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东南电视台多次播放个人创作作品及独唱节目。曾参加过“全国聂耳冼星海作品演唱会”、“福建省弘扬谷文昌精神专题文艺晚会”等省市乃至全国的各种大型演唱会,福建省音乐家协会曾为她成功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曾策划导演了漳州电视台建台20周年庆典晚会等10多台大型文艺晚会。曾多次担任福建省艺术院校招生专业考试评委、主任评委以及东南电视台“娱乐英雄”歌手赛、全国声乐人才选拔赛评委等。

歌舞青春,风华正茂

站在青春里,遍地美好,能歌善舞的女孩子更是意气风发。

周老师毕业于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是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的第一届学生。当时的师资队伍十分强大,召集了全国知名的教授专家进行授课,由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等重要职位的赵沨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国际声乐家沈湘担任客座教授等等。而周老师所在班级才25人,由此一来,老师和学生的交流机会变得更多,周老师说,即使是寒暑假,也是讲座授课不断,而现在像这样的学习资源已经是很难得的了。

老师和同学们经常打成一片,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开放的教学方式,对她的音乐生涯产生了重大影响。和所有人一样,大学是她一生最难以割舍的时光,老师和同学们的创作热情十分高涨,在如此醇净的学习氛围之中,周老师打下了坚实的音乐基础,为她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倾其所学,润物无声

正是在大学中如此丰富又难忘的求学经历,让周老师决心想要把音乐的感染力传授给学生,倾其所学,无私奉献。

大学毕业后,她怀着一颗朝气蓬勃的心踏入了闽南师范大学(原漳州师范学院)。微薄的工资,艰苦的环境,甚至由于艺术类教师的稀缺,声乐专业毕业的她却成了舞蹈老师,当时学校的社团和各方面设施不齐全,也没有艺术系,学校让她主抓艺术团的演出,通过选拔一些学生来训练。周老师毫无怨言,从毕业至今,坚持留在闽南师大近三十年。

为了提高艺术团的演出水平,周老师一有空就带着学生们排练,虽然辛苦,但是却很热闹充实。渐渐地,艺术团已经能够在漳州的各个晚会演出,在当时还小有名气。

周老师还很注意挖掘一些有潜力的学生。1988年,也就是周老师来到学校的第二年,她带领当时还是学生会主席的中文系88级的朱旭芳同学参加72所高校的歌手大赛,经过层层选拔,最终获得了第一名。周老师说,看到自己的学生获奖,她心里很自豪,也有一种成就感,这就是她所追求的快乐。

她执教近30年以来,不求回报,经常邀请学生来她家交流学习。她把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几乎都用在了帮助学生上。她说:“学校的场地比较小,这里就是一个现成的舞台,演员在前面表演,大家坐在沙发上当观众,比起在学校教室或者琴房要更有氛围。我就让学生们来我家里,帮助他们学习提高。”

遵从人性化教学,致力于创新教改

周老师认为,真正成功的教学,不是培养出只精通一种艺术的学生,而是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重要,比如说声乐专业的学生可能会认为只要嗓子练得好,肢体语言不重要。面对这样不懂得用肢体语言表达歌唱情感的声乐学生,周老师就让她为这段音乐编一段舞蹈或者朗诵一段歌词,下节课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戒掉懒惰的坏习惯,还引导着学生朝着全能人才的方向发展。

她的教学原则之—就是“高兴”。她希望来上课的学生都能高高兴兴地来上课,高高兴兴地回家。对于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科学用嗓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她从来都点到为止。不管教学时间是多少,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学生一定要有所收获。有一次,为了让学生找到“小小竹排”的拍子,甚至亲自坐下来,和同学们一起模拟划起了船,双手是桨,空气是水,身临其境,去找到这首歌曲的拍子。

在教学改革上,周老师做了很多尝试。比如期末考试用一场音乐会来呈现,是一次独特的教学方式创新。2016年6月,纪念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专场音乐会在我校举办。周老师在这场音乐会担任总导演和艺术总监。而这次音乐会的主角,就是100多名艺术学院的师生。这次专场音乐会,是由周老师牵头组织实施的教改活动,她一反常规,将多种多样的音乐唱法融入到一个节目当中,通过表演的形式考核学生,让学生们接触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唱法,而不是只局限于一种单调的唱法。音乐会上,学生展现民歌、美声等唱法,歌曲结合了古典与流行,融合了本土文化与世界文化。周老师说:“比如美声,它就像是一个工具,教会学生如何运用美声唱法中的技巧及如何推动气息,打通了以后,民歌、闽南语歌、通俗歌曲等各种风格的音乐都能驾驭,就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为了准备这次音乐会,前前后后共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舞蹈是艺术学院的老师们带着学生自编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写和声,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现场沟通交流,又可以做教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进步和成长。

引入了闽南民俗音乐也是这次专场音乐会的一大特色。

周老师是地地道道的漳州人,闽南文化贯穿了她的童年。几年前,周老师就在教学中开始尝试将美声、通俗、闽南语特色的元素融合在一起,一首《歌声融入我心肝》获得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世界闽南语创作歌曲25首精品奖,受到社会广泛的好评。身为闽南人,周老师亲眼看着闽南本土文化逐渐消逝,心急如焚。为了拯救和弘扬本土文化,周老师尝试利用闽南师大的教学阵地和艺术氛围,来推进闽南本土文化。这次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就是周老师的这种尝试获得的硕果。

在她看来,从各方面吸收营养,又为本土文化服务,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也是需要艺术工作者共同大力扶持的一件事。“过去,我们对这些东西熟视无睹。现在,要保护它,单靠个人力量,是很微薄,也很有局限。所以,要靠里外配合。”这场音乐会不仅考验了学生的能力,而且还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们接触到了闽南民俗音乐文化氛围,为闽南文化的继承和弘扬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稳重,懂得人情世故,却从来不世故;只一味付出,却不求回报。从艺术生涯到教书育人再到参政议政,不变的是积极热心,如一的是心系他人。一直以来,周老师用她的实际行动温暖着我们,就像阳光洒满天地,温柔惬意。

文字:蓝苗 郑若琪 庄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