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战成员风采

书山探宝的铺路石 艺海泛舟的引航者——九三学社卓颐

访问次数: 发布日期:2021-10-05 17:13:01

卓颐,女,浙江温州人(出生于福建福鼎),1980年5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研究生学历,文学硕士。2005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漳州市政协常委、漳州市青联委员。

一、潜心育人润桃李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卓颐同志从教十六年以来,始终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孜孜不倦地做学生艺术成长道路上的引航人,先后培养了音乐专业本科生400余人。所指导的学生钟承昊于2008年8月参加“中华青少儿文艺英才推选”全国总决赛荣获声乐类美声唱法专业青年专业组金奖,谢勋、王梦昕双双获得2012年5月“第十二届国家青少年艺术盛典”福建赛区声乐(美声)项目专业青年A组金奖、第三届泰国文化部“金象奖”福建赛区选拔赛声乐(美声)项目专业青年A组金奖,学生刘霄鹏荣获2019年7月西湖国际青少年声乐艺术节高等院校专业组美声独唱金奖。刘霄鹏荣获福建省第十届中青年演员比赛音乐舞蹈杂技类铜奖。她积极探索闽南文化进课堂,深入研究闽南歌曲演唱风格,2014年指导专业学生排演闽南语小组唱《红虾红啁啁》获福建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表演类乙组三等奖。先后被授予“闽南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称号、闽南师范大学“青年五四奖章”。

二、严谨治学结硕果

她深知道,做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但要做好教学,还要承担起科研的使命。她秉持闽南文化守成开放、兼容并蓄的风格,注重从历史及现实的视野,从文化、宗教、生活等层面对闽南民间音乐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考究。先后主持福建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闽台两地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研究》、福建省社科基地重大项目《台湾“南瀛五大香”民俗及其艺阵音乐文化研究》、省教育厅A类课题《基于数字技术的闽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福建省本科高校一般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运用5E教学法开展闽南特色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省教育厅B类课题《闽南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研究》以及闽南师大教改课题《闽南民歌演唱与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应用研究》等重点课题研究,有关课题成果先后获得福建省、漳州市多项学术奖励。

三、融合两岸通文缘

作为高校教师,她结合自身专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刻苦钻研闽台民间音乐与民间信仰共生互融的关系,近年来致力于对保生大帝祭祀仪式的音乐研究,开启了闽南民间音乐研究的新视角新领域。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公派赴台湾艺术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在台期间,深入宫庙、学校、文化团体、科研机构和少数民族部落,对台湾民间音乐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田野调查。担任中国音乐研究学会(台湾)闽台传统音乐研究学术顾问,多次应邀赴台湾参加中国音乐研究学术研讨会、闽台民间宗教音乐研究专题研讨会等,并做专题发言。应邀担任白礁慈济宫祖庙赴台湾交流顾问,参加“世界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成立活动。此外,还在《音乐研究》、《中国音乐》、西安音乐学院学报《交响》、《云南艺术学院学报》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闽台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研究》,第一次详实、系统地将保生大帝重要宫庙的唱诵音乐和祭祀仪式,全套采谱分析,为传承闽台文化,促进文化认同,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学术界引起良好反响。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在庆祝祖国72年华诞之际,创作歌曲《归来》,获评海峡两岸题材歌曲优秀作品,该作品由卓颐教授作词,宣扬了中国优秀传统家庭美德,以在他乡奋斗的游子为题材,汲取了过去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思乡歌曲的创作经验,蕴涵着祖国对台湾同胞无尽的思念和深情的呼唤。

四、服务社会显担当

作为漳州市政协常委,她积极履职建言,倾听社情民意,为群众“鼓”与“呼”,积极撰写各类提案建议,其中提案《关于增加漳州市各县(市、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经费的建议》被市委市政府采纳,获批专项经费50万元。在教学科研之余,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自身所学服务社会。担任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展示比赛(决赛)评委、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专家、宁德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学士学位授权评审专家组成员、漳州市青联委员等,先后在福建省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演讲会、闽南师范大学迎新生文艺晚会、闽南师范大学跨年歌会、环保时装设计暨模特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中担任总导演、艺术指导、艺术总监,并多次在福建省、漳州市等各类艺术赛事中担任评委,多次应邀赴台湾艺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做学术报告,连续六年受邀在漳州市新春团拜会上进行歌曲独唱表演,赢得广泛好评。